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园新闻>详细内容

校园新闻

研读“课标”引领教学,落实“双减”提升质量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1-10 14:56:4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文字:崔晓雪、张妍、周爽、潘育华、陈雅楠、任亮

图片:各教研组宣传员

示范引领促成长,落实“双减”提质量

“双减”背景下,我校各教研组老师们认真研读新课标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努力打造“减负”和“提质”并举的高效课堂。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,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,各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,开设骨干教师展示课,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观摩、学习、提高的平台。

匠心引领促成长 且行且研共提升

2022年9月19日下午,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观摩了苏州市语文名师徐建明的关于《行路难》的示范公开课。课上,徐建明老师以“李白是怎样的仕人”“李白是怎样的侠客”“李白是怎样的诗人”这三个问题为中心,重点对李白形象进行了探讨。在讨论过程里,他始终带领学生回到诗歌文本,紧扣文本来把握《行路难》的思想主题。整堂课当中,徐老师旁征博引了大量诗文,力图“以诗证诗”,打通壁垒,达到“群文式阅读”的效果。同时,他还特别重视诗歌的朗读教学,通过让学生一遍一遍读,老师一次一次点拨,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渐体会诗歌的情感,感受《行路难》中“末势犹壮”的气势。

 

9977fd922a7d4286ba1a2ec03260cf0c.Jpeg

水本无华,相荡乃成涟漪;石本无火,相击则发灵光。思想与思想的碰撞,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。公开课结束后,我校语文组进行深入的点评与教研。老师们各抒己见,就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知识落实情况,更好地进行思维能力的拔高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讨论。

因热爱而坚持 因扎实而优秀

2022年9月20日下午,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数学组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。本次公开课由吴婷老师执教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(2)》。吴婷老师本节课以两个活动引入,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建构新知,支架式教学,让学生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,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,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。吴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主动互助交流,不断总结规律、方法和解题技巧,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体现出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。

2630688ab93a40feb4cff77ecc877c16.Jpeg

公开课结束后,数学组全体老师就吴婷老师公开课的课堂设计及细节进行积极探讨、深刻交流,并逐一进行评课。年轻老师们从中吸取优质的经验,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潜能,提高教学水平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我校数学组将继续秉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,帮助教师获得数学教学切实成长的活动理念和宗旨,在数学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!

初心向前,研路寻新

2022年9月29日,物信组的老师们在教研组长钟丽樱老师的组织下,

听取了潘育华老师《热值 热值的综合计算》这一新授课。开课前,潘育华老师认真备课,根据以往教学经验,预设课堂,初步形成授课思路,且虚心向师父钟丽樱老师求教。在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,精修教案、课件和实验资源,使知识呈现更有梯度。

5155d3c2cc2b4f2bbb60d748dd575cd0.Jpeg

课堂上,潘老师教态自然亲和,按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,层层引入,步步深入,利用媒体放大实验现象,与学生、听课的老师们一同投入课堂,讲练结合,互动生成,解决课堂问题。课后,大家照例齐聚一堂,进行及时点评和研讨。首先大家肯定潘育华老师这堂课的结构流程完整。潘老师从真实情境引入,关联横向知识点,注重授课内容的前后呼应,用课堂知识生成,变式求解,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。其次,大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,提出完善的改进思路,需进一步细化问题设置,做好有效式导问,改善实验呈现过程,引导学生构建概念,理解知识。课堂还需进一步联系实际,拓宽教学视野,解决问题。

发展生物核心素养,渗透学科理性思维

2022年9月30日,城西中学生化组陆美琪老师开设了题为《人体的神经系统》的公开课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心的备课,课前,陆老师从教学目标、安排教学过程、设计教学手段、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精心准备,力求在课堂展示中给学生及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bf3c3817458b4d5b84460d69034bd315.Jpeg

陆老师将这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二个模块:一是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;二是神经系统的组成。在教学安排上,首先让学生做一个“比一比谁反应快?”游戏活动,引入课题。然后结合神经元的模型、结构模式图,认一认神经元的各部分组成结构,以动画的形式演绎神经元的功能,并对神经元这样的结构特点对信息传递的意义深化。接着,先以图片形式整体介绍神经系统组成,然后借助继续模型或结构模式图逐个学习各神经器官结构和功能。课后,陆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,这节课从教学内容设计上,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,如都从神经元、脑、脊髓结构入手,引出相应功能,充分体现2022年生物新课标“结构和功能”生命观;在教学过程中,以问题引导,以观察和讨论为探究活动,调动学生兴趣,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,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

师生共受益  专业促提升

2022年10月27日,城西中学教技室、物信组陆玲玲主任开设了《地址及引用》公开课。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“WPS表格”的分析能力,观察力以及实践学习时的动手操作能力,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。

5a57d71a7afd40e5bf75113c05440ac0.Jpeg

课程通过亚运会奖牌榜的实例,深入浅出自然导出用数值计算和单元格地址计算两种方法,通过对比教学,了解单元格地址的重要性。“填充柄”工具的引出,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,以此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。本节课充分利用教师机的广播、转播、学生演示、文件传送等功能,综合使用任务驱动法、演示法、讨论法、实践法等教学方法,用心设计教学任务,层层深入、环环相扣,驱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规律,得出结论。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,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,此次地址及引用,也是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实用技能。

“行”云流水,“运”筹帷幄

为探究学习新课标的课程理念,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在温煦的秋日,吴大学老师带来了一节《篮球-行进间运球》展示课,以供青年教师研讨学习。吴老师的课充分围绕“学、练、赛”一体化的教学形式,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框架,聚焦教学目标,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法,突破了重难点。单一练习、组合练习和游戏比赛贯穿课堂教学流程,清晰透彻。如以原地运球为原点思维,发散行进间运球——行进间直线运球——行进间曲线运球等练习,用进阶式的教学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节奏,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运球部位和落点。

 

92f6333426f449a2ae72218b624af425.Jpeg

 

本堂课以组织化整为零体现有效性,教学组织小组化,且精讲多练,吹停集合次数少。吴老师基本功突出、观察力强,找到优秀学生进行展示,提高学练效率,又尊重个体差异,开展分层练习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以及练习的密度。本堂课教师对学生学练过程的评价以及学生提问式的互评,帮助学生加强了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培养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运动乐趣、成功的快乐。在游戏比赛中,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,渗透了德育,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体育品德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“双减”,减的是学生的负担,增加的是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。学校减负的核心在课堂,课堂效益提升了,学生课业负担自然就轻了。为此,我校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,聚焦课堂、研究课堂、变革课堂、敬畏课堂,积极探索“深度学习的现代课堂",追求“优质常态课”,努力形成课程规范、课堂高效、教研实效、评价全面、质量显著的教学新样态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